安塞腰鼓发展前景的策略研究

王雪梅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大量优秀文化遗产正在消亡和流失,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安塞腰鼓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安塞腰鼓这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与繁荣.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文章探讨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根据安塞腰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安塞腰鼓,传承和发展安塞腰鼓。建议抓紧对安塞腰鼓的挖掘整理,促进以腰鼓为主体的黄土文化体育旅游,并把安塞腰鼓腰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计划.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已为世人所熟知。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2001年在柏林皇家广场表演、2009年祖国六十周年华诞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13年登上奥斯卡颁奖盛典并多次出国进行表演,许多影视作品中也都加人了腰鼓这一舞蹈艺术元素。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源起和演变,重视它在传统文化流传、承袭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掘安塞腰鼓健身性、娱乐性、民俗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之更加蓬勃发展,这就使得我们对民间传统运动形式安塞腰鼓的研究意义更加深远。

1安塞腰鼓的概述

安塞腰鼓起源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的陕北安塞县,原称为“陕北腰鼓”,后来因为安塞县的腰鼓在陕北腰鼓中一枝独秀,于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名逐渐由“陕北腰鼓”改名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一绝”,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它是集舞蹈、民歌、武术、体操、打击吹奏音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鼓手又成踢鼓子,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民间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强调整齐效果.它的表演形成主要以“踢、打、跨、跃、跺、扭”等为主的技术体系,动作以“狂、猛、狠、蛮、牛”著称,融入黄土高原人憨厚朴实、直爽倔强、乐观开朗的性格,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安塞腰鼓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现在还增加了“跑驴”、“水船”、“高跷”、“大头和尚”等使得表演更具有特色。

2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分析

2-1当地居民对腰鼓的喜好程度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是由当地农民表演的,它的表演似于民间杂耍的民间舞蹈,它不仅在安塞地区流传.同时也开始走出黄土地,走向大都市,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安塞地区,当地居民对腰鼓是非常喜爱,并盼望腰鼓的表演。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外面的世界让安塞人思想鲜活起来,认识到腰鼓只有走出黄土地才有更好的发展,使他们有探索安塞腰鼓发展的想法及行动。坏的一面是这样的情形会导致当地人们的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这样会阻止安塞腰鼓更好的发展。
2-2安塞腰鼓在当地普及程度
安塞腰鼓想要走出黄土地,成为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首先,必须获得当地广大居民的支持。当地居民对安塞腰鼓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当地居民来讲,安塞腰鼓是非常受欢迎的,安塞腰鼓在当地是一项普及程度比较高的传统文化活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安塞腰鼓得关注度也越来越多,对安塞腰鼓了解的人群也越来越增多,但是真正会打腰鼓的人并不是很多,普及率也是比较低的安塞腰鼓,只有在大型节日上才能够看到,这对安塞腰鼓的发展很不利。
2-3当地居民对腰鼓的技术掌握程度
随着安塞腰鼓的发展人们对安塞腰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塞腰鼓感兴趣人也不断增多,但是真正会打腰鼓人并没有那么多,一些精通安塞腰鼓的人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他们放弃从事腰鼓这一行业,由于时间的流逝也导致他们对腰鼓的技术也开始淡忘,只能记得简单的动作,这样就导致想学习腰鼓的人只能够学到一些皮毛,甚至有一些人连皮毛都学不到。这样也导致安塞腰鼓的技术开始渐渐的失传。

3安塞腰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安塞腰鼓传承困难
安塞腰鼓在《黄土地》、《延安颂》等多部影视作品配镜演出成功。一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随后又在亚运会、世博会、建国60年国庆游行等大型活动上精彩展示,安塞腰鼓在国内外声名远扬,这极大地促进了安塞腰鼓运动的发展,也为安塞腰鼓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安塞县已把安塞腰鼓纳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许多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他们只满足于现状,认为安塞腰鼓就是安塞特有的一张“名片”。是安塞的“摇钱树”只要晃动几下就可以散落满地,而忽视了对这棵“摇钱树”的灌溉和培育。他们只满足于现状,而没有对腰鼓运动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创新和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致使安塞腰鼓虽然拥有强大的健身功能,却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因而禁锢了安塞腰鼓的发展空间。使得现在的安塞腰鼓只能停留在基础上,人们也只能学习一些表层,它的传统技术在慢慢的消失,腰鼓传统文化意义也在消失。
3-2安塞腰鼓的认识不清
安塞腰鼓在陕北地区普及比较广泛,当地人民比较熟知,但是在其他地方参与腰鼓的人员几乎没有。人们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和认识仅仅只停留在观赏的层面并没有传承下去,安塞腰鼓作为安塞地区一个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喻户晓。但是,真正很了解安塞腰鼓的人不多。很多人基本上处于了解阶段,而擅长打腰鼓的人也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从年龄结构上可以看出,有点向老龄化发展。安塞腰鼓由当地各个节庆表演现在转变成为只有在重大的节庆中才会进行表演,它的表演规模和人数虽然在一定比例上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在技术水平和表演技能上处于下坡路,在农村人们对腰鼓的热情度和知晓度越来越淡薄,大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农村去城市里面打拼,导致安塞腰鼓的传承力度不足,从而放弃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因此要推广安塞腰鼓是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3-3安塞腰鼓产品开发单一
腰鼓主要分布于陕北地区,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就会产生它的局限性,只要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祖祖辈辈几乎都会打腰鼓,与异地的腰鼓风格迥然不同。以前的腰鼓只有在黄土地里面打才更有它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突显,越来越多的人们远离了黄土地只能在很小的街道或者在小的广场打腰鼓,因此它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腰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却没有发展的很好,还有就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思想,使得腰鼓没有得到的发展,更不能使其得到很好的推广。要将腰鼓推向世界就必须有足够的场所,必须的从业人员,而现在没有这样的场所、人员,注定了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让更多地融人腰鼓学习和表演中。
3-4安塞腰鼓的健身价值薄弱
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健身开始重视,他们开始练瑜珈、打太极、做体操、玩舞龙,安塞腰鼓同中国的舞龙、舞狮一样,同样是起源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形式,也同样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很明显的健身效果,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安塞腰鼓训练可以使人的运动机能、呼吸功能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它应该当之无愧成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人们的一种首选的健身手段。
3-5政府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社会综合实力不强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是制约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专项经费不足落实不到位,陕西政府设立了专项保护经费,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大量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对民俗文化保护发展的需求,其次,是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中有很多产品文化与民俗文化都与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非物质文化同样也要与市场相结合。最后,资金是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投入资金不足必然影响并制约其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延安政府对安塞腰鼓的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但与腰鼓大繁荣大发展所需的资金相比缺口仍很大。

4安塞腰鼓长期发展对策

4-1积极宣传安塞腰鼓的重要性
安塞腰鼓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其文化内涵与特定的文化氛围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浑厚庄重、威猛刚烈的特点。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把这一特色的文化通过媒体很好的展现给外界人,让他们了解安塞知道安塞有腰鼓这一特色的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创建自己的报纸、杂志、书刊等,把安塞腰鼓的打法、事迹记录在上面,将这些刊物发到全国各地让人们对安塞腰鼓有所了解,让人们了解腰鼓,热爱腰鼓。其次,在网上注册一个自己的网站,制作一些DV好让人们更好的关注和发表意见。最后,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安塞腰鼓的最新消息告诉媒体让媒体做更好的宣传,使人们快速的了解安塞腰鼓最新消息。更好的有利于安塞腰鼓的发展。
4-2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
安塞腰鼓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问体育,虽然在庆典、表演、娱乐等活动中尽显风采,但仍然停留在口口相传,严重的制约了它的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传播也不能脱离这个渠道,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塞腰鼓在体育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首先,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以学生需求、兴趣、能力以及体育基础为前提,将安塞腰鼓转化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的体育教材和手段。其次,必须通过教学化处理,让安塞腰鼓运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可以使学生接受并终身受用。最后,建立安塞腰鼓运动项目的学习评估体系,使安塞腰鼓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体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已有8名安塞腰鼓手被清华大学聘请为腰鼓教练。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高校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将其传播,所以将安塞腰鼓作为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必要和紧迫的,以高校作为依托进行推广,利于高校教育资源将其进行改善和改造,是该项目发展的最佳途径和动力基础。
4-3深度开发产品
在西部地区的人文景观中,民族传统体育是最具有吸引力旅游资源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游客求奇、求新的文化心理追求,也能够使旅游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融入和参与的欲望,提升其旅游的效果,创出更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热点。安塞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保留、传承、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安塞县着力发展文化资源优势,腰鼓、剪纸、民歌等民间艺术不断被整理挖掘出来,已初步形成了以“腰鼓为龙头,剪纸、农民画、民歌为两翼” 的文化经济体系。安塞腰鼓是参与性和观赏性较强的项目,适合作为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我们开展安塞腰鼓民俗旅游,不仅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更是为了吸引大批的研究者来深人地发觉其蕴含的文化精髓,使安塞腰鼓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安塞县政府应该与电视台合作,进行安塞腰鼓的巡回表演。在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后,举办全国范围内的腰鼓比赛,民歌比赛,吸引游客和参赛选手,发展旅游的相关产业。
4-4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我国体育设施比较短缺,一些学校、机关、企业的体育设施非常简陋,不能满足人们的锻炼需求。面对这种状况,安塞腰鼓充分显示了它的价值,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非常低,同时也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安塞腰鼓运动投资少,见效快。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困难,对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安塞腰鼓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而且它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安塞腰鼓需要的资金少,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许多热爱锻炼和喜欢表演的人投入腰鼓运动中。有利于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锻炼。
4-5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纵观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或节俗,它们能够历经千年、延续至今,主要的原因则是政府的干预。可见,政府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安塞腰鼓的传承和保护中,更加需要政府的参与。安塞腰鼓的气势需要整体的参与,任何个人性质的表演无法展现出安塞腰鼓的豪迈。所以安塞腰鼓需要人员的组织,那么政府就是最好的人选。因此政府每年举办2-3期腰鼓培训班,将民间艺术人才培训纳入文化工作整体中,每年培训人才不少于2000人,至2015年实现培训万元民间艺术人才的任务,退出一批艺术新秀。通过政府的导向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

安塞腰鼓的形成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密不可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形成坚忍不拔的内在特质,而作为当地人精神再现的安塞腰鼓则形成了能劲、猛劲、狠劲的特点。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安塞这块土地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最终促成了安塞腰鼓这一文化形式。安塞腰鼓在当地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群众基础。通过自己的父辈兄弟传授指导、学校学习、假期培训、朋友交流是安塞当地居民获得腰鼓技艺的基本途径,安塞县大部分腰鼓手学习腰鼓的时间都非常的少,有得甚至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所以他们的水平只停留在初级水平上,这对安塞腰鼓的发展非常的不力。政府对腰鼓的重视程度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安塞腰鼓发展主要的影响园素,对于安塞腰鼓在陕北甚至世界各地的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e Kadt.Social planning for tourism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J].Annals otTourism Research.2011,12:38-50
[2]方奇掷婕.刘周敏.腰鼓运动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3]何维彦.”安塞腰鼓”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贾岚.浅谈腰鼓的传承[J]成功(教育版)2010(1)
[5]马红伟.郑兵辛世荣.安塞腰鼓体育公选课的分析与探讨[N]延安大学学报2010,29(2)
[6]马永军.杜春斌.安塞腰鼓的历史回顾与展望[N]延安大学学报2012(2)
[7]汤玉鑫.卢忠瑾.王宇新.形势下腰鼓运动再发展的对策研究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8)
[8]王耀全.安塞腰鼓渊源考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7(2)
[9]张宝强.我国西北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研究综述[N]成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10]张应龙.安塞腰鼓产业化发展[J]价值工程2011(36)

相关新闻